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

 

  无色声香味触法。

 

  无色声香味触法,是指六尘皆空之意。那么前面讲的是六根,六根对的是什么?对的是六尘,这里就讲无色声香味触法了。前面已经给同学们说了,眼耳鼻舌身意,眼根就对色尘,耳根对声尘,鼻根对香尘,舌根对味尘,身根对触尘,意根对法尘,它们互相对着起用的。这里说它们都是空的,此指尘为杂染污垢之盖障,杂染污垢,这不是说烂稀泥巴浆或者是其他的任何脏东西了,这里的杂染污垢是指的无始无明业力,好因、坏因,一切因果业力的种子、杂障、业力而所盖蔽称为杂染,即是说色声香味触法六污垢如尘埃一样,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产生的一切垢障就好比灰尘一样,能染盖众生的情识光明,出显无明烦恼,使其本来面目无法显现。就告诉我们,这些污垢啊,能染盖众生的情识光明,为什么染盖了?主要是六根把它执著了,根本没有一分一秒的时间回光返照自己的本来面目,不但不能回光返照,甚至于不可能知道有什么自性、有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存在,就混在这儿里头一辈子,死了又再死,死了又再死,死生、生死、生生死死,就这样子轮回过去、轮回过来,永远在烦恼苦楚当中生活,这就叫做众生。那么,要了脱这个苦难,要脱离这个轮回,首先就要六根不触六尘,六尘皆空,五蕴自然空寂,这样才能了脱生死。

 

  但六尘呢又像尘埃一样,死死追逐我们的六根,六根呢,又舍不得六尘,只要是六根随之一用,马上盯到东西,就开始分析。尤为是意识,随时随地,闭着眼睛睡着都在想问题,做记性梦啊等等等等,所以就把众生的情识光明染盖了,使自己的本来面目无法显现。这里的尘又叫境,六尘又叫做六境,六根对的境嘛,就比如说,我们所看,我们的根是指我们的眼睛,那么我们所看出去的对象就叫境,即是六根所对之所取的境界,六尘就是六根所对、所取的境。

 

  本来自性光明清净,由于六尘所盖而不见本来面目。就是说,本身同学们的本性啊,都是光明清净的,跟如来佛一样的、没有差距的,它们都是不生不死的,每一个同学都具备、每一个众生都具备,就由于六尘呢,把自性盖到以后啊,使六根接着不断造成自我盖障,这个本来面目显现不出来了。

 

  今天说这个色尘啊,那么它就被眼睛去所接受,眼睛接受色尘,眼之对观为外境,是四大所显,以显色形而为表体,属色蕴摄之。色尘就是眼对观的外境,就我刚才跟同学们说了,这些外境同样是四大所显的,都是地、水、火、风,都是无常性空寂所显的,是不实在的。以显色形而为表体,它变出、显出各种各样的形象,方长圆短近远以及青黄赤白黑等等等等、有生命和无生命的色相,来表自己的体,色尘是这样表体的,它属色蕴管理,属色蕴摄之。

 

  声尘呢,即是耳之对听声境。就是我们自己的耳朵啊,对听一切声音就叫声尘。为四大所显,以表声响为体,属色蕴摄之。就是说声尘啊,所有外面响的,由我们耳朵所接收的、听到的一切就叫声尘,以表声响为体,它以产生的一切声音响动作为它的本体,同时属色蕴所摄。

 

  香尘呢,就是自己的鼻子所闻的香了,鼻之对闻香等诸味,就是鼻所嗅到的一切味道、一切境界,不管它是什么味道,只要自己的鼻子能闻到的,为四大所显,同时是地、水、火、风所显出来的,以发香等诸味气为体。显出来的一切香味臭味等等味道作为它自己的体相,然后自己的鼻子去接收、去嗅闻,说穿了就是执着,属色蕴摄之,同样是色蕴管理它。

 

  味尘呢,就是自己的舌头所对的境,舌之对尝物境,为四大所显,同样是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所显的,以发味、发出各种异味为体,不管它是什么味道,属于色蕴摄之。

 

  触尘呢,是身之对感受境,为四大所显,以显触受感为体,属色蕴摄之。触尘啊,色声香味触,触尘就是自己的身体的感受触境,它同样是四大所显的,冷、暖、寒、暑等等,都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去接收,痛、舒服等等亦复如此,以显触受感作为体,同样属于色蕴管理。

 

  触者有二,这里的触有两个道理啊,一呢就叫做无知之物,器世界之诸有,就是没有生命的,桌子、板凳、树木等等,以及石头、器世界的诸物。二呢就是有知之物,情世界之诸有。情世界就是有生命、有情识的这些众生。这指触法啊。二者皆能为触之因境,两种情况都能作为触的因境,就是产生因缘的尘境,都能使你执着。如无知之糖、盐,你把它放着不动,则不知其味感,你放着不动它,是不晓得它的味感的。身不入冰川,则不知其寒流,我们的身体不进入冰川啊,就不晓得寒流的感觉,身一当经历呢,则能了知。就是说,只要你到了个最冷的地方,进入冰川里头,你就晓得如何冷,就能体会出它的滋味。

 

  此了知即是感触所至。就是说你能知道它,为什么知道?就是你的触尘感觉出来的、感触出来的,因此就产生触尘。一切寒暑冷暖,同样等等都是触尘所感受、是身体所感受,接触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感受。有生命的物体相执着的时候呢,就会马上判出冷暖的感觉,是生命之体,是意根着境分别出来的,因此它叫触尘。无知之物,如水流、风行、火起,及之它物,而未可知,此名不触,视之不成分别,亦名不触。这里啊,给你举个无知之物,比如说石头打在地上,那么地没有感觉的,它是打无情之物,牌子从上面掉下来,那么地它也没有感觉。

 

  这里还要告诉大家,同样还有一个没有感觉的,就是有知之物接触到的时候,自己不晓得,它虽然接触到你了,但是非常轻微,没有受到你应有明显的因果、因缘感觉,没有直接触动意识,那么也叫做不触,不是碰你一下你没有感觉就叫触,不是这么一个意思。你有意碰对方一下,这是起动了意的,那么你触了,他没有触,要他感觉到才叫触,触受,要有感觉之受才能称触。那么看到以后不存分别呢,我们感觉了一下,有个东西来了,没有存分别,思想没有去管它,同样在我的本性自然里头,这个也称为不触,这个也就叫不执着。我经常在告诉你,不要执着,不要执着,这句话是常话,但是同学们往往做不到,往往就是要执着。

 

  今天,再三给同学们讲清楚,千万做到不要执着,不执着就是虽然有一切冷暖寒暑、刺激、骂你、诽谤、赞赏等等,那么你们都应该视而不存分别,心里面如如不动,这就叫不执着,不存分别,至少同学们应该做到无所谓,先来一个无所谓,再来慢慢证到不执着。本来经书上不应该这样讲的,但是我要告诉你们,这是个方法,先无所谓,大量一点嘛,执着啥嘛,一切都不要执着它,最后逐步逐步地就对了,就能进入境界。

 

  法尘者,意对纳之诸境,就是我们意识所分别的一切境界,外境、内境,指法尘,普遍五根,法尘它是普遍在五根之上,随每一根对境之时,意根即随根俱用,将根对之境摄入意根而为分别,就是说法尘啊,它是随每一根起用的,普遍在五根之上,每一根在起用的时候,在对境的时候,意根就马上随到每一根开始分别,比如说眼睛看到,马上意识开始分别;耳朵听到声音,它马上听这是男的说的、还是女的说的,汽车叫唤的还是动物园的狮子在吼?它马上就产生分别心,那么它帮着耳根去产生的;身根对触尘的时候,同样它的法尘就随到意根进入,所以它普遍于五根,将根对之境摄入意根而为分别,然后把根对的境呢,就摄入意识里头进行分别。法尘指世间一切之有形与无形,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。此指法者,为摄一切有为影子(基因)落在意地之处。这里指的法,这儿要好好听,同学们啊,不然你们很不容易听懂啊。法尘又指的是世间之一切有形与无形,就是说不管它有形状与无形状的,都叫做法尘。那么在这里我们所指的呢,就为摄一切有为的影子(基因)落在意地之处。什么叫有为影子?是不是太阳照的影子?不是!所谓有为影子,就是一切有为法的因缘、惑业因果种子,就是因果关系,有这么一个因子,所以称为基因,最微小基础的基因都上算,都叫有为影子,那么它落在你的意地之处,即是意识之深处。如人一生所作所为,每日社会生涯、日常生活工作,起心动念之因,又如今日所见情器之色,所闻上师之教。给你们开示,如所闻到炉子里头的香气,所尝饮食之味。所觉寒暑冷暖热气,而五尘之境早已过去了,但回忆起来已存放于意地之中,记忆存留即为法尘。就是如我们人啊,在一生当中所作所为,比如说今天,做了一些什么事情,除了上班工作,然后回忆佛法,读书、和家里面的人谈话等等,包括情器二界所见到的一切现象、一切事情以及上师今天、昨天晚上给你们开示的佛书以及前几分钟、前几十分钟、前一两个小时给你们讲的佛法,已经都过去了,没有了,虽然没有,但是你现在还想得起来,上师在讲法的时候,今天是顿然劈头劈脑的就开始了,哦,上师开示了,后来把这段讲了,才晓得上师是为了补上一堂的法,为什么晓得?这是由于之前讲过了以后,这个基因种子落在你的意地之中了,就是凡夫所谓的记忆力嘛,简称为记忆,落在这里面,所以你就知道了,这件事情能回忆起来,这就叫法尘。记忆存留为法尘。

 

  凡五根对境时,即由意识分别摄入意根,就是说凡是五根啊,对境的时候,马上就由意识分别摄入意根,眼耳鼻舌对境的时候,对色声香味的时候,法尘未动,但于此之际马上就由意识把它摄进去,法尘就进来了,所以它普遍五根,就是这个道理。

 

  如眼根见色时,便由意识随根分别定之色相。只要看到一种东西以后,意识马上就去分别色相。若意不起,则会见色不见其色,故知每起一根,意根同时相应分别起之。所以同学们啊,你们好好地想,我们现在世间上普通搞哲理的,连这个问题都没弄清楚的,这是很简单的问题,他们认为眼睛就能看到东西,就能分辨东西,这简直是天大的误见。眼睛是分辨不出来东西的,它只能说是先起看,是意识去帮它分辨出来的,随根起用,这时要两根才能起用,因此有十八界之说,就从这个地方来的,等一会儿会给你们讲到啊。

 

  无六根之理,即所见诸物,意不随之分别。好了,讲清楚了,就今天告诉你们,为什么没有六根,意思就是说所见到的一切物件,意识不随着去分别就无六根,是这个无六根,不是说你们身上长的眼睛等都没有了。虽然有眼根等,但无识相随分别,则无执,无住则慧眼之观。不执着,不执着五根相对的有为幻化之相,眼耳鼻舌身,没有意识去分别它,它自然就无法对色声香味触,不对色声香味触,就变成性的本体,因此就叫慧眼之观,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慧眼的作用,产生了慧眼作用,就进入无相之境了,六根亦复如是,故无色声香味触法,因此色声香味触法就没有了,虽然对境,但是没有分别它就没有。其他耳鼻舌身亦复如是,都是这个道理。听到这儿,我相信同学们就会明白很多道理,为啥没有?没有就在这里,这就是谛,是无为性的。

 

 

 

本文摘录自《藉心经说真谛》圣著 (P363-368) 部分内容。但若要悟彻佛说真谛,避免断章取义,还需完整恭闻学习佛陀说法、佛书经论,闻思修学,依教奉行,修行学法,如法修持,方可得到大受用大解脱。

校稿版本:二零一五年四月二刷

Posted in 佛教入门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