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世诸佛
三世诸佛是指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也就是一切无限时间无尽空间所有无量无数之佛,今天讲这个法啊,我想用一种善言顺摆的方法来给同学们讲一堂法。
什么叫做三世诸佛呢?就是现在、未来、过去这么三世,就是说以前、若干年以前就是过去,现在呢就是我们而今眼目下,就称为现在,或者是我们所知道的现在当下,未来呢就是还没有来的、不知朝我们前面推多少年即将产生的。那么就是说,一切无限的时间、无尽的空间,无限的时间啊,也就还是称为若干年吧,反正时间是没有界限的,无尽的空间嘛,因为知道佛性的道理以后,连宇宙都没有边,一切都不存在什么边际,所以叫无尽空间。无量无数的一切佛菩萨,佛是无量无数无尽的。
我给同学们曾经说过,所谓的无量无数无尽,就连你们自己,姓黄、姓江、姓王、姓卢、姓傅,等等同学,连你们本身自己祖先人都是无尽的,都没有一个最早的,想都想不出来一个最早的,还不说去数了。我曾经给同学们说过,你说不对吧,总有一个最早的。我就提示过你们,最早的如果有的话,那么这个最早的是谁生的呢?同学们可以说,啊,最早的就是化石变的吧?蛋里头产生出来的吧?蚕蛹子里面变的吧?那么这个蚕蛹子又是你们上一辈祖先爷了?我问你的是最早的嘛,结果你现在回答我的照常不是最早的,没有设想出最早的祖先,你不如不给我说,白说。所以就连这个推测都不能想像,何况是还要你去实数?因此,佛菩萨、三世诸佛,无限的时间、无尽的空间,也就是我们现实存在的无量无边的道理。释迦牟尼世尊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说的法真是伟大啊,你们慢慢去体会,只有祂才能说出一句话:「佛法无边。」道理就在这里。
… …
诸佛是指所有一切佛陀的简称。就诸佛啊,是一切一切一切佛,若干种佛,不管什么佛的简称,译为「觉者」。那么在翻译这个诸佛的时候呢,佛陀呢,叫做觉者,就是彻底觉悟的意思。觉者具三义,觉者要具三义才能叫觉者,一、自觉。就是自己彻底觉悟圆满得来没有疤痕,叫做觉者。不能说,哦呦,我们只要悟到点理就叫觉者了,不能那样说,那样说自己就骄傲了,就带我执了。那么自觉呢要悟真常性,要悟出一个真正的真理,永恒不动的、万物同体的真理,叫真常性。要彻底了解到万法皆是虚妄假合的惑业,要彻底明白世间一切万法、宇宙间、轮回间一切万法、三界之中的一切有形、无形之体的万法,都是虚妄假合的惑业所显无常幻化的有为法,要彻底明白才能识见真谛而无识,转识成智本觉圆。
二、觉他。那么第二呢是你明白以后,要去觉悟其他的人。运无缘慈,渡有情界,要运转于无缘慈,这个道理呀,同学们啊,运无缘慈啊。众生在这整个人生宇宙之中,他们都是随因缘业力所转,那么同时因缘业力要给他们造成就的条件,换言之,诸佛菩萨要给众生随缘造成条件,产生愿力,结下因缘,然后才能渡他们。因此佛菩萨必须运转于一切因缘,无缘就不能渡的,故当运无缘慈,必须把无缘达理运转,造成以因起缘,构成有缘。
比如说我举几个来给同学们说一下,我今天要想渡你,我必须要认识你,要认识你,我就要喊人来,或者我直接就要来找你,要造成一种因缘,这叫运无缘慈的道理其中一部份。那么有的佛菩萨是于无明之中而跟你造成一种因缘果相,总的都出于慈悲普渡,你看包括我们的和尚师父、包括释迦世尊,都要托钵行乞,就是乞食啊,就是乞丐的乞,就像叫化子一样端起钵去要饭,那么你舀个饭给他吃了,就结下一种因缘,到一定的时候,自然而然地你就跟他有缘法。没有结下因缘,你当面给他说,他都会反对你的。当然,这里都有名堂,是非常深的,为了把法尽快讲走,我不想跟同学们多说。运无缘慈,还有更高深的胜义道理,这个等到以后来再给同学们慢慢解释啊。
第三条,觉行圆满,历劫修因,行满果圆。就是说自己的觉悟要彻底圆满,觉悟的行持圆满,没有再所修的了。历劫修因,而将无始的、历劫就是无数多生累劫的、历劫的因果,不昧于因果,同时,于不昧因果之中而为众生行一切佛事,行于满圆之果,已经圆满了,但是同样不能舍众生,要渡众生,这是佛的境界。智慧具足,圆满无分,就是说没有分别了,最高境界,又可以称它为「上无诸佛可成,下无众生可渡」的境界,故名佛陀。简单的说,就是宇宙就是佛,佛就是宇宙,万物就是佛,佛就是万物,本谛无二,圆满无缺,那么就叫佛陀。三世的诸佛,指的是什么呢?比如吧,就是以前过去佛如多杰羌、威音王等若干无量无边的诸佛,或者是现在的佛,就像释迦牟尼佛,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,未来世的那些诸佛如弥勒菩萨,就是说龙华会上即将成的佛,无量无数的佛菩萨还有后边的,近者弥勒菩萨、贤劫千佛,远者如韦驮菩萨等等,祂们都是将来的佛。凡是佛皆由般若流出。佛都是离不开般若而生的,你们千万记住,人家以后说,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你们心中应该知道,如果说哪一个佛、哪一个菩萨离开般若了,就不是真的。
本文摘录自《藉心经说真谛》圣著 (P558-560、P556-557) 部分内容。但若要悟彻佛说真谛,避免断章取义,还需完整恭闻学习佛陀说法、佛书经论,闻思修学,依教奉行,修行学法,如法修持,方可得到大受用大解脱。
校稿版本:二零一四年十月出版